发布时间:2025-10-17 11:25:50    次浏览
春风送暖,处处勃勃生机。行走在颍淮大地,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奋进的力量正在凝聚,城市的对外形象悄然发生改变,今日的阜阳正赢得越来越多的赞美和关注。这座城市的发展崛起与更加积极向上的先进文化、坚实有力的理论武装和不断提升的人文精神息息相关。2014年以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以“九大工程”为总抓手,强化引领作用,创建宣传品牌,推出文艺精品,提升阜阳形象,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思想引领凝聚发展共识从中国梦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深化改革,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到全面从严治党,2014年,围绕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市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紧抓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这一重大政治任务,以领导干部为重点,注重全员覆盖,着眼真懂真用。去年以来,市委中心组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大数据时代的社会管理创新等先后组织14次集体学习。施芝鸿、杨景宇、刘峰等200多位知名专家走进颍淮大讲堂,为市县两级中心组学习作专题报告。为改变板着面孔说教、拿着教材讲大道理的传统宣传模式,我市根据干部群众的实际需要,开展灵活多样的宣讲工作,用群众的语言说话,把“书面语”转化为“口头语”,让群众听得进、听得懂、听了信。2014年,“颍淮大讲堂”、“艺术化宣讲”、“微宣讲”等宣讲队伍,组织各类宣讲6500多场,受众超过230万人次,把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到群众心田。服务大局舆论支持强有力去年10月,新华网舆情监测分析中心联合微信公众号新媒体指数,对全国部分地级市和副省级城市开通政务微信情况进行调查并发布“全国地级市以上政府政务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榜单”(2014年10月20日-10月26日)。其中,“阜阳发布”微信公众号位居安徽省政务微信影响力榜单第一位。作为立体化舆论引导格局的重要阵地,我市在全省率先建成“微博微信发布厅”,全市已有156家单位入驻,公众号总体订阅量突破400万,打造了以“阜阳发布”为龙头、在新媒体舆论场集群发声的微博矩阵,这一做法被评为全省宣传思想工作十佳创新范例。从传统媒体到新兴媒体,从中央媒体到地方媒体,阜阳良好形象频频亮相。去年来,我市宣传战线坚持服务大局,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凝聚正能量,为阜阳加快发展、跨越转型营造了浓厚舆论氛围,提供了有力舆论支持。 内宣声势强劲,凝聚推动发展正能量。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精心策划,波次推进重大决策部署、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美好乡村建设、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重大主题宣传22项,开办“接您回家回家兴阜”、“深化改革进行时”、“颍淮大变革”等专栏40多个,策划推出“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工业强市”、“大美阜城”等系列报道和专题报道。外宣影响广泛,塑造阜阳新形象。通过“挖内潜、建平台、借外力”构建大外宣格局,全年邀请各级媒体负责人和记者25批次、1000多人来阜考察采访,建立省级以上外宣平台12个,策划大型专题采访19次。主流媒体对阜阳正面宣传的头版稿件、深度报道和稿件总量较历年大幅提高,《人民日报》刊发市委书记于勇署名文章《积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专访稿件《壮士断腕简政放权》等,有深度、有广度、有力度,产生了较大影响,展示了阜阳新形象。信息化时代,网络成为舆论的重要生发地。去年来,宣传部门积极应对,一方面引导网络达人争做阜阳好网民,传播阜阳好声音;一方面,面对重要网络舆情事件,及时开展舆情会商,第一时间在网上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善用网络语言,用坦率和真诚的态度赢得网民的理解和尊重,营造了网络舆论的晴朗天空。据有关舆情监测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市舆情事件正面和中性占92%以上,比上一年跃升17个百分点,外界对阜阳态度更加友善客观,阜阳的对外形象明显转好。文明建设汇聚阜阳正能量在阜阳,首届“最美阜阳人物”展现打动人心的力量;在外地,阜阳农民工于建海在江苏昆山中荣公司爆炸事故中抢救出40多名工友,阜阳蓝天救援队奔波在海南文昌台风灾害、云南鲁甸地震救援现场,15岁阜阳少年张凯祥因车祸去世后父母捐出了他的器官……回眸2014年,太多的先进典型人物感动着、温暖着我们的记忆,如清风扑面、细雨涤尘,让人们感受到颍淮大地充盈着蓬勃向上的新风正气。一座城市有了精神张力才能彰显其发展实力。全市上下以“身边好人”、道德模范推荐评选为抓手,创新宣传教育模式,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以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文明建设,为推动阜阳科学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道德典型选树工作扎实开展,在全市广泛开展身边好人评树活动,在村、镇、县、市四级层层推荐身边好人,形成了评好人、学好人、赞好人、帮好人的工作机制。开展10类“阜阳最美人物”系列评选表彰活动,评选出100名“最美人物”和170名提名奖获得者,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近年来少有。良好的推荐机制,使得“好人榜”上阜阳人的名单越来越长,全年共有2人当选“中国好人”,7人当选“安徽好人”,120人当选“阜阳好人”。2014年度“心动安徽·最美人物”评选活动组委会确定了51组候选人,我市鲍振平、刘建军等5人进入候选名单。文明创建声势浩大,捷报频传。2014年,我市获得第三届安徽省文明城市殊荣,颍上县荣获省文明县城,颍州区获得省文明城区,市邮政局等72家单位荣获省文明单位称号。三项整治工作向纵深推进,“三线三边”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扎实开展,打造了天蓝、地绿、水清、街净的城乡新画卷。扎实有效的文明创建活动,带动了人们思想观念、市民文明素质的新提升。如今的阜阳,好人辈出,提升了阜阳的影响力、美誉度,而“阜阳好人”也从个体扩张到群体。去年,我市获评14个“我最感动的江淮志愿服务”优秀典型,入选数量全省第一,全市初步形成了千支队伍、30万志愿者、百万人次志愿服务活动的联动格局,学习“最美人物”、争当“最美人物”蔚然成风。文化繁荣改革创新中体现新作为家住界首市东城街道的张玉瑛,自退休后每周都会抽出几天时间到界首市文化馆,与几位伙伴儿一起排练节目,而场地则是由文化馆免费提供的。“文化馆给我们安排得很好,条件也很好,老年人在这里的活动十分丰富。”张玉瑛高兴地说。刚刚过去的2014年,阜阳人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精神享受更加多彩。去年以来,我市全力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程加快,5个省级农民文化乐园试点全部开工建设,市级“三馆一院”已列入城南新区建设规划,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58个、农家书屋1907个、电子阅览室173个,数字电影院线9家,181处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免费开放。依托越来越完善的文化场所,我市创立了“群众搭建舞台,让百姓唱主角”的群众文化活动“阜阳模式”。2014年以来,全市共组织系列文化展演273场,举办文艺活动1400余场次,送戏下乡1350余场,观众总计约48万人次;放映公益电影1.9万场次,观众超过260万人次。与此同时,文化产业也在改革创新中释放新活力。2014年,我市文化产品出口总额达5.1亿美元,同比实现翻番,增速及总量居全省前三。文化创意、动漫游戏、新媒体业态等新兴产业取得新进展,推出了动漫剧《淮辰》、《快乐原始人》,微电影《牵手》、《在路上》等一批新兴文化业态精品。